中国能源产品网 - 能源产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风能动态 | 生物质能动态 | 太阳能动态 | 新光源 | 综合动态 | 安全管理 | 国际能源 | 环境保护 | 节能减排 | 垃圾利用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光源 >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基于共生模式的国际化发展之路③丨生根——体系化整合,全产业链对接
G.biz | 商业搜索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基于共生模式的国际化发展之路③丨生根——体系化整合,全产业链对接

信息来源:eeennn.com   时间: 2021-01-23  浏览次数:7

  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将项目各方紧密团结在一起,促进了各方的精诚合作,为项目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坚持“共享科技、共育人才”的理念和做法则为集团在印尼的生根发芽夯实了基础。

  (一)彰显协同整合效应

  1.外部协调

  境外中国企业往往会遇到公共关系、许可办理、依法合规用工、资源协调、文化差异显著等各类困难。国家能源集团印尼项目定期在内部开展务工人员签证合法化自查工作,严格按照所在国家法律规定开展工作,并推动劳工用工本地化;对涉众问题提前做好预警,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积极开拓沟通渠道,消除群体性事件安全隐患;依靠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外部事务,针对社区与企业的沟通,设置专门的协调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融入了当地社会,赢得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协调缓和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社会风险,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微案例

  依靠外方团队对外协调沟通

  爪哇7号项目定期召开董事长办公会,中印尼双方董事共同就公司日常治理进行决策,成立专项小组,充分发挥印尼董事在外部协调和与地方沟通的作用。另外,爪哇项目设有一个由PLN 派出的管理人员组成的公共关系部,负责安全保卫、公共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法律管理,在厂界周边城镇、村落以及警局、劳工局、移民局等相关方的协调,企业社会责任、治安案件、安全稳定事件、员工劳动纠纷等事务上发挥重要作用。

  2.双方协作

  国际化合作项目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项目各相关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最佳方案。对于爪哇7号项目而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签订IPP合同的两国合作企业之间的协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框架履行责任,双方的合作除了投资与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运营的全方位合作,达到强强联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依靠项目外方董事及本地员工,对相关外部问题进行协调沟通和矛盾化解。

  微案例

  中印尼两大国企优势互补

  作为两国大型国企合作项目,爪哇7号项目特别注重双方团队协同,双方的合作除了投资与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运营的全方位合作,达到强强联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根据“BOOT”模式IPP项目约定,爪哇7号项目商业运营25年后将全面移交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对此高度重视,PJBI向项目派驻了高级管理层、中层、运维人员组成的精干本土专业管理团队,每个重要部门都有印尼方团队人员加入,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工作中,中方团队向印尼团队学习公共关系、融资税务、证照办理、政府职能对接方面的管理经验,印尼方团队向中方团队学习中国发电机组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运营,以期达成未来全面接管项目的目标。两支团队密切配合、相互协同,使项目展现出巨大的活力。

  3.中企协同

  爪哇7号项目为EPC模式下的交钥匙工程,在项目公司的统一协调下,汇聚了包含中国电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的优秀范例;面对跨国项目建设中设备运输、地质条件复杂、资源配置及保障困难等不利因素,各参建单位与项目公司密切配合,为“一带一路”重大能源项目携手提供中国方案。

  微案例

  中企携手解难题

  一是设备运输难度大。爪哇7号项目设备总量达到57万吨,其中重大件设备达159件,最重货物主变压器重达530吨。这么大的运输体量,在整个中国火电企业中前所未有。为满足现场的施工需求,项目公司科学统筹,将大件设备采用6个批次完成集中运输。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厂内最大化试验和最大化预组装、厂内指标达优等一系列设备质量管控措施,保证出厂设备质量,现场开箱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9.4%,创行业新高,历时 17个月,实现所有进出口无违规申报、无重大货损记录,运输与现场就位无缝衔接,圆满完成国产设备下南洋的艰巨任务。

  二是天气地质条件复杂。爪哇7号项目位于赤道附近的海边,年平均雷暴日112天,防高温、防高湿、防强紫外线、防多雨( 雷电)、防海边盐雾“五防”要求极高,对结构、设备及管道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主要设计原则后,“双设总”配置的设计团队进行大量的设计优化,因地制宜,先后完成“淤泥预处理及地基处理”“全厂防腐及防紫外线研究”“热带沿海电厂主要电气设备选型”等几十项专题研究,累计完成施工图纸904卷10537张。面对复杂的软基地质条件,项目尤其重视对桩基质量的管控力度,在主体工程的桩基及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灌注桩达10443根,方桩达3997根,混凝土约48万方,钢筋使用约3.9万吨。海工使用钢管桩407 根,总长度达到了23500米,重大施工作业监理人员24小时全过程对关键工序、主要部位进行旁站监理,项目建设期共计旁站监理1847次。

  三是施工组织不易。依托独具特色的国华基建管控体系,明确精品工程过程管控和验收标准,落实“施工监理六个关口”、“大型机械八专管理”、“施工现场五个必须”等安全管控措施,精心设立约3200平米精品园,以中国工艺创示范,以工匠精神铸精品。

  四是重点难点协调难度大。面对PPA重述、OSS办理、本地化采购认证、钢铁制品进口许可办理、免税清单办理等制约工程建设进度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参建单位群策群力,集中力量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期间,两国政府部门给予了多方协调和大力支持,各参建单位主要领导多次赴项目现场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困扰项目建设的重点难题,数次召开工程创优大会、调试大会、设备大会、厂用带电大会等决定项目建设的大型会议,国内国外,两岸联调,确保了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4.全员协力

  唯有用心,才能搭建沟通的桥梁,唯有沟通,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随着项目在印尼的成熟运营,更多的印尼人加入到了项目中。中印尼两国员工协力攻坚奋斗,将汗水挥洒在同一片土地上、同一个事业中。

  小故事

  早期的那些难事儿

  十几年前第一个走进印尼的南苏项目的建设工作异常艰难。

  艰难的起步。2008年2月,项目设计人员在丛林沼泽中进行测绘,进度很慢,有的地方根本进不去,有的地段有瘴气导致呼吸困难,还屡次遭遇到不知情或不理解的村民威胁。初来乍到的建设者们遇到的类似冲突有很多,有时候村民突然拿个砍刀挡在工程队前,有时候现场的树木会突然被人点着,只能用安全帽去装河水灭火……大家顶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每天都进行工作总结和次日的工作计划,努力使各项工作都按照排定的工程进度节点推进。日久见人心、日久见真情。随着项目的推进,在带动电力发展和就业的同时,也把中国电力人的友谊带到了那里,通过实施多项造福社区的项目,提高了周边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家的相处日益融洽,这段往事也成为了久远的创业记忆。

  行政部的洗盘子大战。开斋节是印尼最大的节日,按例印尼员工都放假了,而此时正值基建工程的高峰期,供应200多人吃饭就成了头等大事。既要保证印尼员工回家过节,又不能影响工程进度,行政部5个员工撸起袖子,走进后厨,清洗一台子的厨具和几百人的盘碗。紧锣密鼓地奋战两个多小时后,人已浑身湿透,却来不及工间休息,因为本职工作也在等着他们。开斋节期间,这样的高强度“洗盘子大战”,每天三次,连续两天,接连三个开斋节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

  “你爸”。国华南苏电厂建设阶段,时任前期工作负责人的李东华孩子不到两岁,长期只能靠电话和视频跟家人联络,每次视频妈妈就跟孩子说:“这是你爸,你爸!”一次李东华探亲回家见到孩子,妈妈说:“快看是谁!”两岁的孩子竟然脱口而出:“你爸!”被自己的孩子叫“你爸”,东华的眼泪夺眶而出。一声“你爸”背后,是海外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对家人的愧疚,也是广大员工家属的默默支持与奉献。

  (二)用技术穿透资源屏障

  印尼系列火电项目建设运营中,公司积极倡导所有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改变都是创新,为项目建设贡献创新成果,与印尼同行共享创新智慧。

  【数据】

  超高水分褐煤干燥发电一体化技术,该项目成果授权发明专利19 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表论文10篇。

  爪哇7号项目共计应用五新技术42项,形成专利13项、专有技术8项、论文14篇、专题报告61项。

  【评价】

  “这是印尼第一个真正使用劣质褐煤的独立电力运营商,他们有着专业化的管理系统,我必须表达真挚的谢意……”

  ——2010年10月6日,时任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总裁余世甘在印尼报纸上撰文致谢国华电力

  “中国电力技术拥有成熟的发展和应用经验,对于印尼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企业广泛参与印尼电力行业建设,将为印尼电力行业带来更多启发。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副总裁洛菲克

  1.贡献创新智慧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印尼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印尼特有的煤种、地质、气候、环境等外部条件,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设计,贡献创新智慧。国华南苏电厂针对印尼南苏地区褐煤发热量低、水分高的特点,开发了褐煤干燥发电运行监控系统和优化运行控制方法,实现了世界首个褐煤全水分超过60%的干燥发电一体化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将经济价值极低、几乎无法利用的印尼年轻褐煤就地转化成电力,开创了印尼低热值褐煤干燥发电的国际先河。在爪哇7号项目建设中,除了进一步深化应用褐煤燃烧技术外,还针对当地特殊地质、气候、环境条件,实现了“真空堆载预压不同型式桩基”组合地基创新处理、“海绵电厂”、“五防”、世界最长管状输煤机等大量设计创新和优化。

  微案例

  开创劣质褐煤干燥发电的国际先河

  国华南苏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水量高达60%的褐煤,易结焦、易自燃,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投产之初每班8小时着火三五次是经常的事儿。员工们每天轮番抡着锤子将结焦一点点砸碎,人像刚从矿井下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的一身煤泥一身汗。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超高水分褐煤在国际上尚无实践案例,常规的风扇磨制粉系统可靠性差,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南苏当地没有足够的床料。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生产压力,项目团队提出了超高水分褐煤“预干燥+中速磨制粉+煤粉炉”发电一体化创新思路,开发了褐煤干燥发电运行监控系统和优化运行控制方法,实现了褐煤干燥、制粉和锅炉发电集成系统的优化匹配,开创了50%以上水分褐煤中速磨制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先例,有效拓宽了中速磨制粉系统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全系统防堵、防尘、防爆、防自燃、含煤废水处理等治理方案,解决了堵煤、粉尘量大、自燃、爆炸、含煤废水排放污染等问题,使号称能够拧出水的褐煤,水分大幅下降,热值大幅提升,实现了世界首个褐煤全水分超过60%的2×150MW干燥发电一体化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此项目获得2015年印尼国家能源效益奖提名。中国电力人最终用技术穿透资源屏障,开创了印尼劣质褐煤干燥发电的国际先河。

  2.共享创新成果

  国华爪哇7号项目采用中国同类最先进电力技术,助力印尼电力结构升级。该项目是中国出口海外的首台百万机组,也是印尼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机组各项设计指标均达到当前世界同期同类工程先进水平,是印尼目前技术最先进、环保指标最优的绿色环保型电站。项目集成先进、环保、数字化火力发电技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值,主要环保指标大幅优于印尼排放标准,项目的建设运营将有效提升印尼电力建设和运营水平,并通过与PLN子公司的合作开发进行相关技术转让。同时,项目配套建设的海水淡化系统,是国华电力公司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对千岛之国印尼的水资源利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微案例

  爪哇7号项目技术之最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机组;印尼电力建设史上装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技术最先进、指标最优的高效环保型电站;印尼电力行业设计年利用小时数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

  多个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世界之最:拥有目前世界体积最大的褐煤锅炉(出力3100t/h,重3.7万t)、最大容量的发电机(1240MVA)、最大容量的三相一体变压器(1330MVA)、最大电站中速磨煤机(108.59t/h)以及配套功率达4600KW的最大电站双列一次风机。

  印尼当地具备FCB、APS功能的最大容量机组。

  国华自有知识产权海水淡化技术:采用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节约淡水资源。

  (三)树木也树人

  国华印尼系列项目在印尼深耕14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运营和管理经验,也锻炼培养了具有专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同时为印尼电力发展培养了大量电力管理及技术高级人才,努力实现印尼项目人才“本土化”,中国本土人才国际化。

  【评价】

  “中国电力企业与印尼高校之间的互动开创了良好的合作模式,希望未来两国企业、高校间开展更多类似交流与合作,为印尼电力建设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

  ——印尼大学电力工程系能源系统工程学科负责人柴鲁尔·胡达亚

  1.印尼项目人才“本土化”

  加大项目人才“本土化”培养力度,在国内设立印尼人才培训基地,将三河电厂和台山电厂分别作为印尼员工3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级发电机组的培训基地,大力培养驻在国专业人才,保障公司国际项目顺利建设,促进海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已有180人次到国内参加学习交流。强化“师徒培训”,形成以中国师傅带印尼徒弟,以本地老员工带本地新员工的良好循环。国华印尼南苏电厂全面建成了以派出员工为核心、留学生为桥梁、印尼籍员工为主体的国际化人力资源体系,本地化率高达72%,其中运行部印尼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0%;根据合同约定,爪哇7号项目也将在10年内全面实现本地化,为印尼培养运营管理100万千瓦机组的核心人才。国华电力还投资145万元人民币与印尼大学合作建设“电力仿真和科研教育合作中心”,为印尼电力建设培养运营人才。

  微案例

  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9年4月国华电力与印尼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商定在电力仿真和科研教育合作中心开设、印尼大学燃气电站建设、人才技术培训三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2019年11月11日,印尼大学“电力仿真和科研教育合作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国华电力与印尼大学合作创办的以电力生产科研培训为目的的实验室,也是印尼第一家高校仿真机实验室。

  2.中国本土人才国际化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参与印尼新项目投标准备、到关键性岗位学习、参与新项目建设、加大国华南苏电厂派出员工轮换等手段,培养储备一批海外基建、生产、经营国际化人才队伍,每年招100名应届毕业大学生作为国际化人才进行储备培养,每年招10名在印尼或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翻译人才培养,每年选派10名干部到印尼挂职锻炼和培养。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储备,挑选专业知识扎实、能力突出、跨文化适应能力强、有一定外语基础和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有计划地进行涉外金融、法律、贸易、语言等方面的培训,健全国际化人才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制度。据统计,国华电力累计向印尼派出各类专业人才470人次。

  小故事

  “请你一定要把这些都教给印尼员工”

  费志博,爪哇7号项目电气一次设备工程师,是国华电力派驻爪哇7号项目生产一线唯一的女性。爪哇7号项目1、2号机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许多难度大、时间紧的节点都与费志博有关。爪哇7号项目1号机组主变试验项目时,在国内属于检测主变内部绝缘强度必做项目的局部放电试验,印尼未做要求。出于对项目负责的考虑,费志博向上级提交了工作联系单,阐述了局部放电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公司支持下,从国内协调设备,完成了1号机组主变的“健康体检”,消除了设备可能存在的“隐形缺陷”,顺利取得了倒送电的一次成功。

  在印尼的SKTTK(电力工程能力证书)资格认证考试中,印尼籍考官因“好奇生产一线怎么会有女士”而连续不断地提问。费志博用熟练的英语从变压器、发电机、开关柜的结构,讲到具体的检修试验流程,事无巨细,赢得了考官的频频赞许,并嘱咐道“请你一定要把这些都教给印尼员工”。

  出品: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国家能源集团

  编辑:于艺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能源产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