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能源大脑 数智赋能”数据产品发布会,首次发布“海峡能源大脑”及产品体系,推出“海峡能源大脑”(水电)、“海峡能源大脑”(园区)、“海峡能源大脑”(海岛)等数据产品,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智慧能源服务,助力数字福建发展,助力社会美好生活。
“‘海峡能源大脑’聚焦支撑政府科学治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等功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能源数智支撑。”据东南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经理李霄铭介绍,“海峡能源大脑”是依托能源数据及数字化能力构建的具备判断、分析、交互等“认知”能力的智能中枢。其中,“能源”表示生态建设,通过引入煤、油、气等能源领域和上下游产业数据,推动数据要素流动共享, 打造共创共赢的智慧能源生态圈。“大脑”表示资源赋能,通过提升能源数据汇聚能力和电力物联网感知能力,孵化产业平台、行业解决方案等智慧产品。
福建是全国著名的小水电之乡,全省共有5142座小型水电站,年发电量约243亿千瓦时,装机容量734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但众多小型水电站主要采用“有人值守”模式,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低,是制约水电企业效益提升的痛点。
针对这一情况,国网福建电力首创推出“海峡能源大脑”(水电)数据产品,提供小水电智能化“一站式”服务。
在龙岩上杭,古田镇苏家坡水电站通过对站内4台发电机组进行现场智能化改造,在每台机组内安装智能控制柜,并将现场监测控制数据接入“海峡能源大脑”,实现对水电站运行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测,提高经营效益约50%,降低人工成本约70%。
“依托‘海峡能源大脑’,水电站业主可实时掌握水电站运行状态,确保水电站安全稳定;并且可实现对接入的各类水电设备的远程控制,推动水电站生产运维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它还可提供雨量预测、流域水量预测、台风预报预警等功能,最大化提高水能利用率,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李霄铭说。
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国网福建电力推出“海峡能源大脑”(园区)数据产品,助推智慧园区建设,辅助园区管理者、企业用户精准掌控园区经营管理情况,提供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以能源监控、能效管理、环境质量监控、排污企业环保监控、应急管控企业错峰生产监测等作为核心功能点,实现能源大数据赋能园区数字化、智能化。今年6月,国网南平供电公司与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签订了《智慧园区能源大脑项目试点合作协议》,标志着“园区能源大脑”正式落地应用。
聚焦“双碳”目标实现,国网福建电力开发了“海峡能源大脑”(海岛)数据产品,打造湄洲岛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推进“零碳岛”建设,构建全电景区、零碳酒店、智慧电网、数据共享等应用场景,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低碳、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打造电力看旅游、电力看乡村振兴等板块,服务政府部门关注热点,辅助政府开展城市治理。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内部结构多为木质材料,对防火、防潮要求很高。湄洲岛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开发应用古建筑保护模块,通过智能楼宇技术与古建筑保护交相融合,实现了祖庙古建筑群的电气量、环境量、安消防在线监测、智能控制及联动预警。
作为旅游海岛,酒店民宿行业是湄洲岛的重要发展领域。平台开发应用智慧酒店模块,实现民宿酒店的用电安全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统筹分析,同时对各楼层、房间实现开关远程控制,打造“远程管理式”民宿酒店运营新模式。
针对湄洲岛重大活动多、保电任务重的特点,平台开发应用智慧保电模块,实现重要保电场所线路、设备的电气量秒级感知和传输,直观监测数据变化,完成了指挥中心与保电现场的快速联动,缩短了故障的研判和处置时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国网福建电力致力于服务福建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针对茶企、茶农,率先在武夷山市推广“智慧制茶系统”,茶企、茶农可通过APP就可实现生产全流程“一键式”监测与控制,有效减少生产成本约30%,还能保障茶叶品质稳定。在武夷山,越来越多茶厂用上了“智慧制茶系统”,让“小茶叶”拥有了“大智慧”。
下一步,国网福建电力将持续推出海峡能源大脑系列数据产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协同、高效、开放的能源大数据生态圈,助力数字福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