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龙岩3月31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大风刮黄金、河流淌白银、阳光洒珍珠……在春和景明的时节,从空中俯瞰闽西大地,我们会被眼前的景致惊艳到:一座座巨型风机在高山之巅迎风转动,一座座水电站筑起高峡平湖舒展雄姿,一块块深蓝色的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让绿色能源更好地造福闽西人民!
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立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部署要求,锚定“双碳”目标,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立足光、水、风等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清洁能源 点亮万家灯火
红尖山风电场,一座座巍然高耸的风机,巨型桨叶随着山风缓缓转动着,在崇山峻岭之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红尖山风电场共40台风机,单机容量2.2兆瓦,总装机容量88兆瓦,总投资7.15亿元,设计年发电量约1.68亿度。”华电(漳平)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韩政告诉记者,从首台风机投产至今,累计上网电量3.87亿度,节约标煤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2021年,全市有7个陆上风力发电项目建成并网,装机容量达32.16万千瓦,风电发电量全年达6.34亿千瓦时,成为落实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有效实践。
除了风电,龙岩市还大力开发水电、光伏、垃圾余热发电。放眼全市,能源设施不断完善,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为实施“双循环”战略打好坚实基础——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网建成投产,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漳州-龙岩段)基本建成,形成中心城市“双气源保障”;
以棉花滩水电站为代表的水电项目,构筑起一个一个“高峡出平湖”的壮阔景象,让奔腾的江水转化成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2021年,全市水电发电量达到19.66亿千瓦时;
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光伏板尽情蓄积着阳光的力量。至2021年底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7.06万千瓦,是2015年的84倍;
在多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经过一系列高科技处理,臭气熏天的垃圾华丽转身为清洁的电能。2021年,全市垃圾发电量达到0.92亿千瓦时,对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改善城乡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龙岩市绿色能源发展蹄疾步稳,电力供应结构也调整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持续提升。数据显示,全市清洁能源装机比重由2015年的47.4%提高到2021年的65.4%,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播下清洁能源种子 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我市坚持规划引领,认真组织编制《龙岩市“十四五”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牵头起草《龙岩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统筹谋划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市发改委副主任魏富明说到,同时加强新能源项目前期谋划,积极开展能源领域投资工程包建设,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陆上风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以及抽水蓄能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谋划和前期工作。
当前,新罗、长汀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罗能源互联网产业园零碳园区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项目或已建成或有序推进。上杭县已列入首批户用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漳平抽蓄、新罗万安混抽项目已列入国家新一轮抽水蓄能项目中长期规划。利用上杭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的储能电站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前期工作。
根植绿色环保理念 拥抱低碳生活
把目光聚焦在车流穿梭的城市,随处可见电动汽车行驶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给人以干净、安静且惬意的体验感。目前,全市共有7660辆电动汽车,驾驶电动汽车出行渐成老百姓的新时尚。
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得以驰骋的重要保障。记者从国网龙岩供电公司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126座,公共充电桩1211个,专用充电桩118个,私人充电桩1749个,充电网络已覆盖市县高速公路服务区,古田、土楼等主要景区及城区重点路段、大型小区、主要商贸中心。
据介绍,为进一步助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龙岩市制定出台《龙岩市电动汽车及自行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根据方案,到2024年,力争全市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3080个,努力实现龙岩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城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助推龙岩“电动物流城市”建设。
“双碳”目标下,能耗双控将逐步转变为碳排放双控,对各产业全制造周期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龙岩市正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家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主动对接、积极融入,着力开展绿色能源发展规划编制,优先支持重点园区和企业使用光伏、风电等绿电资源,应用能源智慧管理平台及综合能源管理方式提高用能效率,通过绿电交易、碳汇交易等自愿减排机制,争取更多的能源政策“驱动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龙岩市产业低碳竞争力。